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蕭邦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5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 | |||
02. 蕭邦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5 第二樂章 詼諧曲 | |||
03. 蕭邦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5 第三樂章 最緩版 | |||
04. 蕭邦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5 第四樂章 終曲 - 快板 | |||
05. 蕭邦升C小調夜曲,作品25之7 | |||
06. 蕭邦降A大調夜曲,作品32之2 | |||
07. 蕭邦F小調夜曲,作品55之1 | |||
08. 蕭邦C小調夜曲,作品48之1 | |||
09. 蕭邦E大調夜曲,作品62之2 |
大提琴在蕭邦作品中的重要性,僅次於鋼琴獨奏作品,這要歸功其與好友 – 大提琴家法蘭肖姆長達十八年的情誼,這首唯一的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是其末期風格最為成熟,規模最為宏大的作品,法國大提琴家沙莫納的演奏,有著與法蘭肖姆同樣的細膩音色變化,講究音樂的精緻與優雅,透過其法式音樂語彙,我們或能遙想當年蕭邦與法蘭肖姆共同演出此作品的情景。從第一樂章的猶疑籌蹙、第二樂章的華麗孤獨、第三樂章短暫的美夢、到互相激烈競逐的第四樂章,沙莫納的演奏絕對為這首名曲開拓了新的視野。緊接著的五首練習曲與夜曲,由沙莫納親自重新改編,優美的抒情旋律之下,卻隱藏著巨大的張力,悲劇的力量如影隨形,暗示了蕭邦內心深處的失落與孤獨,直至最後一首的E大調夜曲,在沙莫納如同巴黎香頌的詮釋下,我們彷彿看到了蕭邦對人生最後的接受與坦然。
專輯的錄音忠實的捕捉了法國音樂細緻的音色變化,經由真空管混音與英國SADiE系統的母帶處理,完整的保留了大提琴溫暖厚實的木頭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