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故事發生在南投埔里鎮上的宏仁國中。宏仁是教育部<新校園運動>的重建學校之一, 也被教育部列為九年一貫<標竿一百>的指標學校。
宏仁是最大型的小校, 全校有23班, 每班37-38人, 學生約850人, 老師48人。這所30幾歲的老學校﹐近四五年來面臨老師換血, 年資5年內的新進老師約佔三分之一, 20年到25年的佔另外三分之一, 中間中生代老師佔三分之一。
在埔里鎮上三所國中裡, 宏仁的升學排名一直是老三, 過去十年裡減了十班, 學校面臨前所未有的減班壓力。減班, 意味著有人要失業。
宏仁, 是一個在教育斷層中努力重建的典型例子。921大地震後, 老的老師退休比例極高, 重建過程的艱辛, 使新進老師跟中生代老師之間, 建立起新的情誼, 這所長年在升學市場受到擠壓的學校, 因為新進老師的帶動, 開始有了新的可能。
但幾年下來, 它有沒有做出真正的成績? 我們在老師身上, 有沒有看到<對>的精神?----那就是﹐老師是真的愛小孩﹐對教育有熱誠? 還是只把教書當作鐵飯碗, 一個福利好又有保障的<維生工具>?
我們在紀錄片中, 清楚紀錄了宏仁部份老師新的嘗試、新的教學改革的努力, 以及認真老師的掙扎。但我們強烈感受到老師們個別的無力感。像許多普通的國中一樣, 宏仁有一些認真的好老師, 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孤軍奮戰, 在學校升學主義的主流文化中, 跌跌撞撞。
一個好的老師, 要怎樣跟整個升學主義、考試文化對抗?
導演:廖錦桂
現職:台灣智庫人文社會部主任。
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研究所,曾任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採訪組主任,拍攝紀錄片題材多以兩岸及核電為主,曾入圍卓越新聞獎及獲得兩岸大陸新聞報導獎。
作品集
紀錄片-《慶塘伯的十四個夏天》《同床異夢-關於核電的十個短篇》《台商台商》《嫦娥月事》《吶喊(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二)》。
古國威
現職: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
曾任民視採訪中心攝影組組長,淡水社區大學紀錄片課程講師。
作品集
紀錄片-《孫立人三部曲》攝影及剪輯,《淡水味覺》《誰來種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