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歡迎歌 | 02:51 | ||
02. 平民對頭目的讚頌 | 01:21 | ||
03. 婦女織布歌 | 01:16 | ||
04. 憶祖先的教誨 | 01:54 | ||
05. 勇士頌歌 | 01:33 | ||
06. 頭目家的喪歌 | 01:29 | ||
07. 豐年祭結束歌 | 01:31 | ||
08. 搖籃曲 | 01:46 | ||
09. 工作時所唱的情歌 | 02:19 | ||
10. 男子誇功歌 | 02:38 | ||
11. 讓我們攜手在一起 | 01:15 | ||
12. 相親之歌 | 02:22 | ||
13. 結婚歡樂對唱歌 | 03:39 | ||
14. 溫柔的歌 | 03:31 | ||
15. 聚會歌 | 03:10 | ||
16. 工作歌 | 01:35 | ||
17. 情歌對唱 | 02:59 | ||
18. 懷念往事之歌 | 02:17 | ||
19. 勸戒歌 | 02:52 | ||
20. 主客對答 | 03:21 | ||
21. 相褒歌 | 02:14 | ||
22. 跳舞的歌 | 02:13 | ||
23. 黎明之歌 | 03:53 | ||
24. 榮譽之歌 | 02:32 | ||
25. 雲豹的故鄉 | 02:12 |
魯凱族自古以來常和鄰近的排灣族合稱為「傀儡番」,在社會組織、儀典及音樂等文化層面上受排灣族的影響極深,但依然有其鮮明獨具的文化特色。
遠赴屏東青葉村、好茶村,採錄魯凱族瀕臨消失的傳統歌謠,再現祭儀性、生活性歌謠、童謠等珍貴風貌。特別推薦魯凱族難得聽聞的「持續低音」及「二部複音」唱法。魯凱族的音樂特色魯凱族的傳統音樂,在樂器的使用方面,是以口簧、弓琴及竹笛為主,其中又以雙管式的縱笛和鼻笛使用最廣,其構造與吹孔的排列方式也與排灣族的雙管縱笛相同,亦即雙管內的一管沒有指孔,可吹奏出持續低音,另一管則開三或五孔,其功能是吃奏主要旋律,由於雙管齊吹,複音現象因此而生。隨著文明的轉變與時代的更替,魯凱族所有樂器幾箏乎已消失殆盡,尤其是弓琴與口簧琴,在魯凱部落早已不見蹤影。歌謠方面,魯凱族的歌樂可分成單音性與多音性的歌謠二種。單音性的歌謠是以獨唱或齊唱來唱,例如童謠。多音性的歌謠幾乎全部以持續低音(OSTINATO)及同音反覆唱法形成的二部複音為主,也有三部的情形出現。分成二部時,上聲部是以獨唱擔任旋律,魯凱族人稱為AQALAI,下聲部是以合唱唱出同音反覆或持續低音,這個聲部族人稱為ZALEBUZBU。有三部合唱時,在低音聲部之上還有一個歌者擔任獨唱聲部,族人稱為WAILUKU。在茂林鄉的三群複音合唱的情形較少,齊唱的現象較多。魯凱族的傳統歌謠是以魯凱母語形成的歌詞(實詞)及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交替演唱為主。進行複音合唱時,一定先由一位歌者先領唱,接著是眾人齊唱,之後才進行分部合唱。分部合唱時一定是唱以無意義的虛詞形成的副歌(PEFRAIN)部份,因此每首歌都有固定的副歌,避免造成合唱時歌詞參差不齊的現象產生。然而實詞的歌詞部份,都是隨獨唱及領唱者的自由意志而即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