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El Pájaro Carpintero 啄木鳥 | |||
02. China Blues 思念的藍調 | |||
03. El Balajú 愛與帆船 | |||
04. La Lloroncita 哭泣的女孩 | |||
05. Dance in the Sunshine 陽光下的舞 | |||
06. La Manta 毛毯 | |||
07. El Butaquito 小靠椅 | |||
08. La Fuente 活泉女神 |
現代琵琶演奏權威、國際媒體盛讚的典範藝術家—吳蠻
聯手美國聖地牙哥頌樂團 綻放熱情樂天的墨西哥音樂火花
====================================================================
★吳蠻醞釀多年的拉美音樂跨界作品,琵琶與墨西哥吉他的熱烈對話,歌聲、舞蹈節奏渾然天成的絕佳融合!
★收錄6首傳統及新創之墨西哥夏洛楚頌歌(即經典名曲La Bamba發源樂種)、2首改編版中國民謠。
★即興演奏錄音,展現最靈活多變、最樸質況味的音樂現場。
====================================================================
二十年前第一次踏上墨西哥,與墨西哥青年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那時中南美國家的一切對我來說既新鮮又陌生。只記得我最後一個音落下後,現場觀眾對音樂瘋狂熱愛的表達撲面而來。之後,多次去墨西哥參加音樂節和度假旅遊,每次聽墨西哥音樂,有種陽光明媚的感覺,走在馬路上,音樂無處不在,讓人忍不住開心地笑,那是一個空氣裡彌漫著音樂的浪漫國度。
幾年前,我有了與中南美洲民間音樂家合作的願望,經朋友介紹認識了來自聖地牙哥的墨西哥吉他老師Eduardo。當第一次走進他的家,看見眼前擺放著各種彈撥樂器,立刻讓我眼前一亮。無論是各種彈撥樂器組合的音色搭配、動感十足的腳下節奏,還是嘹亮激昂的歌聲、舞姿曼妙的舞蹈;墨西哥作為拉丁美洲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在世界音樂領域中有著十分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與Eduardo帶領的聖地牙哥頌樂團 (Son de San Diego) 合作下,我還發現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慣上,中墨兩國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傳統節日中,都少不了豐富的美味佳餚、音樂歌舞的娛樂。而墨西哥人更是從早到晚地歡歌熱舞、品嚐美食,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對我來說最開心是,這個樂團是由各領域的音樂愛好者組成,包括中學音樂老師、大學生和司機,是一支真正的民間音樂團體。
這張專輯收錄了多首墨西哥、中國具民俗風情的民謠。這一次的錄音過程非常開心,充滿著許多歡笑聲,每錄一遍都是不同的即興發揮,使得錄音師在剪輯時難以取捨,最終完成了這張我與墨西哥音樂旅程的作品。
——吳蠻
====================================================================
琵琶的聲音一聽就知道是中國音樂,哈拉納琴(jarana)或韋拉克魯斯小吉他(guitarra de son)一聽就知道是墨西哥音樂;而琵琶與這二種源自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Veracruz)的樂器,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一天我去拜訪吳蠻,討論結合琵琶與拉丁美洲樂器的可能性。我給她看了哈拉納琴與韋拉克魯斯小吉他,當時我正在學這二種樂器。吳蠻看了很感興趣,想進一步瞭解並結合琵琶音樂。後來我們發現這二種墨西哥樂器和琵琶,很巧妙地有著相似定弦方式:琵琶是A-D-E-A,韋拉克魯斯小吉他則是C-D-G-C;而二度音程的分布,以及擁有五度與八度音程,更拉近這二種不同系統樂器的距離。
這一次的切磋與合作下,吳蠻學了幾首夏洛楚頌歌(Son Jarocho)的傳統曲調,我們也學了幾首中國傳統民歌,於是誕生了這張專輯的合作成果。
——Eduardo García,聖地牙哥頌樂團 團長
====================================================================
.第一位獲美國葛萊美音樂獎並七次入圍的中國傳統樂器演奏家
.第一位在美國卡內基廳首演琵琶協奏曲的中國樂器演奏家
.第一位受邀至美國白宮演奏的中國演奏家(1998年)
.第一位中國傳統藝術家獲高榮譽「美國藝術家」(The United States Artist)大獎
.第一位獲頒「音樂美國」(Musical America)「2013年度演奏家獎」的傳統樂器演奏家
吳蠻是國際樂壇著名琵琶演奏家和中國音樂大使,不僅有深厚的傳統音樂造詣,也是詮釋現代琵琶音樂的權威,更是跨界音樂與跨文化交流的標誌性人物。作為一個作為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的職業音樂家生涯裡,藝術成就遠遠超越了琵琶演奏家角色,西方音樂界及媒體稱盛讚她是21世紀音樂家的典範。
生於杭州的吳蠻,為中央音樂學院第一位琵琶演奏碩士。遊走西方世界二十餘年,對於琵琶音樂的視野拓展,吳蠻不僅止於表演形式上與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等的結合,更是透過音樂與各種文化進行交流。其委約及首演的百餘首作品,合作對象從鄉村民間藝人到國際名家,其中包括美國當代作曲大師Philip Glass、Terry Riley、Lou Harrison,著名的克諾斯絃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紐約愛樂樂團和芝加哥交響樂團,以及馬友友「絲路計畫」中的創團元老。通過音樂合作從而打破了文化邊界,給了琵琶在傳統和現代音樂中新角色,跳脫中國傳統音樂演奏的思維模式而走入新境界
吳蠻也是一位關注國際的音樂人,是首位前往約旦難民營慰問敘利亞難民的華裔音樂家,並參與中亞和中東地區音樂家合作專案,其中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和Aga Khan文化基金會邀請她策劃一系列音樂研究專案。吳蠻創立的音樂專案包括「邊疆:吳蠻和絲路音樂大師」、「吳蠻與世界彈撥樂家」、《古韻》多媒體音樂會、「吳蠻與臺灣原住民朋友」和「琵琶與墨西哥吉他對話」,通過音樂文化交流相互理解和尊重。
近年來,吳蠻擔任了哈佛大學邦廷研究院(Bunting Institute)音樂評委、全美作曲家基金會評委、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亞洲與中東早期音樂研究中心特聘客座教授、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中國音樂顧問委員、費城室內樂團董事會顧問和加拿大鋼琴家格倫.顧爾德音樂基金會評審委員,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樂器館之中國樂器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