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Raga Kedar Alaap - 那天 - 1995 年 10 月 20 日 | |||
02. 恆河百景 | |||
03. 五色鳥 | |||
04. 月光下的土地公 | |||
05. 午夜榕樹 - 哈里庫恩斯 | |||
06. 華新街 | |||
07. Mor Bina Othe Kon Sure Baji | |||
08. 6 點半 - 興南路的黎明 | |||
09. Gram Chara Oi Ranga Mathir Poth | |||
10. 早晨的拉格 | |||
11. 六月茉莉 |
從前,有一位名字叫做玄奘的僧人長途跋涉西行,遠赴印度取經,並且窮盡一生把原典精確翻譯,帶回唐朝。
若池敏弘追求北印度音樂已經長達 35 年,在這張專輯中,他將臺灣觀眾熟悉的琵琶和二胡帶進他的音樂世界,讓那些從來沒有聽過印度音樂的人,也能夠親近與欣賞。
這張專輯就像是玄奘翻譯後的經文,既不失原典的細緻,更充滿天地的祝福,我希望這樣的音樂,能夠被越來越多人認識與接觸。
為若池敏弘的專輯 撰寫推薦序
大竹研
我是臺灣的永久居民,在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一帶居住超過 10 年,自 1987 年以來,除了在 Covid-19 疫情流行期間,我每年也都在印度待上幾個月,雖然我在日本出生與成長,但我的身份認同受到臺灣和印度很大的影響。
這張專輯呈現出,我作為一個「長期居住在臺灣,演奏印度音樂的日本人」的特殊處境,我嘗試創造出大部分臺灣人、印度人或是日本人都無法創造,只有我才能表達的東西。
音樂大部分靈感來自我日常生活周遭的場景,並從中發展出曲子的意象。
這些作品是以傳統的北印度音樂理論 Raga(旋律系統)和 Tala(節奏系統)為基礎,但我嘗試以自己的風格進行創作。
有些曲子很簡單,有些則很複雜,我努力地將複雜的結構融合成聽起來自然、舒服的曲子。
我除了演奏塔布拉鼓與艾斯拉吉琴以外,更希望傳達我長年學習印度音樂的根本精神,並同時透過臺灣的琵琶、二胡轉譯音樂內涵,把我所湧現的靈感,和生活當中的感動分享給大家。
在這張專輯的製作過程中,我想要感謝 :
琵琶手 梁家寧 和二胡手鍾於叡,作為樂團成員,他們不僅呈現精湛的演奏,也與我交流編曲安排上的許多意見,共同完成這些歌曲。
吉他手 大竹研(Ken Ohtake),從他作為專業音樂家的角度,提供了我各種意見。
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他們欣然同意讓我們在雅頌坊音樂廳錄製專輯,也感謝專輯封面設計師,並貢獻音樂標題創意的謝杰廷,還有本專輯的錄音師劉奕宏。
來自德國的 Wolfgang Obrecht 對原聲帶進行混音和母帶處理,以及我的三位導師:Pt. Dilip Mukherjee、Pt. Buddha Dev Das 和 Pt. Devashish Day,他們總是耐心指導我,指引我音樂的方向。
最後,我想對所有拿起這張專輯的人,獻上最深切的感謝。
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
若池敏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