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海上的新拓者為上低音號與鋼琴 | |||
02. 萬花筒為中音薩克斯風與鋼琴 | |||
03. 給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首短曲第一樂章-遊戲 | |||
04. 給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首短曲第二樂章-十一月 | |||
05. 給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首短曲第三樂章-漩渦 | |||
06. 給低音號的音樂會演奏曲第二號-客家 | |||
07. 給低音豎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 | |||
08. 給低音豎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第二樂章-慢板 | |||
09. 給低音豎笛與鋼琴的小奏鳴曲第三樂章-詼諧曲 | |||
10. 上低音號協奏曲第三樂章 | |||
11. 城市情緣為豎笛、次中音薩克斯風與鋼琴 |
在累積了多年的管樂重奏團編曲經驗後,國人作曲家梁婉筠在2018年以一首管樂原創作品《當藍月再現Once in a blue moon》初試啼聲,便立刻獲得注目及好評,此曲在隔年由美國樂譜出版社Cimarron Music Press出版,並在2000年獲選成為Leonard Falcone International Euphonium and Tuba Festival的上低音號演奏競賽指定曲,並接連成為國際低音號協會(International tuba and Euphonium Association)分區比賽指定曲,如此殊榮為臺灣第一人。之後創作邀約不斷,為國內許多管樂團體或獨奏家創作了許多樂曲,從2018年迄今,已創作了五十餘首管樂原創作品,範疇包含各項管樂器的獨奏曲、協奏曲,各項重奏組合以及管樂團作品。其作品主要在國際上也受到青睞,作品不僅常在音樂會被選用演出,更接受委託為了大型活動而創作。其作品也獲得世界知名演奏家肯定,寫給低音號的創作《四首詩篇Four Psalms》由大都會歌劇院的低音長號演奏家Denson Paul Pollad 在美國首演,同年亦由奧克蘭愛樂低音號首席黎德峻演出。2022年,其作品《上低音號協奏曲Concerto for Euphonium》以及法國號獨奏曲《流星體Meteoroid》 獲選成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2023檢定考試的指定曲,同年獲得國際低音號協會(ITEA)的邀請擔任其主辦的作曲比賽評審。2023年作品《Romance for Horn and Piano》榮獲國際法國號協會(IHS)作曲比賽的評審團榮譽獎,同年,參賽作品《射手座Sagittarius》亦獲得ITEA作曲比賽的評審團榮譽獎。梁婉筠的作品不僅在國際上受到關注與肯定,其管樂作品也接連成為國內全國學生音樂比賽的指定曲目,創作曲量多並且風格多樣,持續活躍於樂壇。
為了讓作品分享讓全世界更多的愛樂者認識來自這位臺灣的作曲家與演奏家們豐沛的音樂能量,在2022年底著手籌劃這張名為《萬花筒Kaleidoscope》的創作專輯。除了收錄近年受到廣大好評的獨奏曲之外,也為了此張專輯全新創作以臺灣著名詩人白荻先生的《羅盤》一詩為發想的上低音號獨奏曲《海上的新拓者Pioneer of the new land at sea》,全詩呈現了臺灣從孤島般的處境逐漸立足世界的過程,作曲家以音樂敘說詩句的內涵與意象。除了這首以臺灣文化為素材的樂曲之外,另外收錄了低音號獨奏曲《客家》,不僅呈現了濃厚的田園風格也以數首客家歌謠的動機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冀求廣為介紹臺灣本土音樂的樸實跟特色。
專輯選曲不僅收錄了低音銅管曲目,也收錄了單簧管、薩克斯風的獨奏曲,曲風包含從詼諧、抒情、狂想到爵士藍調,並邀請國內知名演奏家吳志桓、林子祥、楊元碩、黎文忠、蕭立群、葉琇青擔任演奏,國內知名演奏家呂冠葶、范珍綾、毛玠文、李妮穎擔任鋼琴合作。
海上的新拓者
以臺灣著名詩人白荻先生的《羅盤》一詩為發想的上低音號獨奏曲《海上的新拓者》,全詩呈現了台灣從孤島般的處境逐漸立足世界的過程,我以音樂敘說詩句的內涵與意象。
首段莊板鋼琴前奏以呈現詩作中描繪在寰宇間的寂寥,接續由上低音號劃破沉靜,以起伏富有表現力的樂句劃破這份孤寂感,形容臺灣這座孤島如同詩句描述的脫弓的流矢般不斷地向前進,雖然感傷孤寂卻以開拓者姿態持續航行著。
行板以及急板以鋼琴的伴奏音型象徵環境的磨難如海上風暴的魔手、黑夜的隕石、喝醉般的怒濤,上低音號以沉穩的力量象徵我們仍把緊舵輪勇往直前、向自然宣戰的毅力。之後,小調的第一主題改以大調呈現,終於在歷經風暴後看見光明!
快板鋼琴以頑固且緊湊的節奏前進,上低音號以乘風破浪的氣勢彷彿化為詩句中俯衝的蒼鷹,穿過死神的梟嚎與晨霧籠罩,曲終以英雄式凱旋般的主題總結。
萬花筒(吳志桓博士委託創作)
萬花筒,從孔中探去、轉一轉,就能看到如華麗綻放的花朵,光彩奪目的景象總讓人陶醉其中。當初一接到吳志桓博士的委託後,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萬花筒」,希望能藉由這個意象呈現薩克斯風千變萬化的表現力。
以奇幻感的前奏開頭,主奏華麗的旋律流瀉而出而後帶出幻想風的第一個段落主題。彷彿遨遊在萬花筒瑰麗的世界裡,在絢麗的樂段之後旋即沉寂下來,進入柔和爵士風格的抒情樂段,而在溫馨浪漫的氛圍中彷彿進入夢鄉後,展開一段似夢似真的奇幻旅程。這首曲子充分展現薩克斯風音域寬廣、音色多變的特性,我期待每個聽眾欣賞完後都能有屬於自己想像的畫面及故事。
給單簧管與鋼琴的三首短曲(巴迪單簧管重奏團委託創作)
Ⅰ. Des Jeux 遊戲—就如同標題名稱般,呈現幼時與同伴玩遊戲時的嘻鬧氣氛。曲首前奏預備然後由豎笛開跑,其他的人想要追上,中段較抒情的樂段,象徵純真童年有好友作伴和諧、滿足的心情,突然間,又出現彷彿互相追逐的樂段,最後回到主題,熱鬧的結束。
Ⅱ.Novembre 11月—以抒情的旋律表達了秋天的憂鬱浪漫氣息。
Ⅲ. Le Tourbillion 漩渦—像漩渦一樣轉個不停,就是我想呈現的意象,曲首採用複合拍的創作手法,所以聽起來有不規則的效果,增加了不穩定性,但這對演奏者是很大的挑戰,時而交錯、時而一致轉動,為這首樂曲添加了濃厚的趣味性。
給低音號的音樂會演奏曲第二號-客家(段富軒教授委託創作)
“客家”是台灣的主要民族之一。這首曲子融合了多首客家民歌,表現出悠然的田園風格。這是一首處處具有巧思的作品,展現了低音號圓潤厚實的音色,技巧上也具有難度,適合當作音樂會的演奏曲目。
給低音單簧管與鋼琴的小奏鳴曲
我一直都很喜歡低音單簧管的音色,有著如紳士般的低沉嗓音,有時又能表現出詼諧的趣味,所以我為它寫了這首三個樂章的小奏鳴曲,將低音單簧管不同風貌的各種特色展現出來—第一樂章的俏皮詼諧、第二樂章的感性溫柔,第三樂章的靈活幽默。
上低音號協奏曲第三樂章(黃詩堯老師委託創作)
這首協奏曲於2018年寫作並首演,隔年出版,第一樂章與第三樂章同時於2022年被納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2023年的檢定考第八級指定曲。本張專輯收錄的第三樂章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樂章,因為能同時展現抒情的旋律及快速音群的技巧,是首聽覺上感到很暢快的樂章。
城市情緣為豎笛、次中音薩克斯風與鋼琴(蕭立群老師委託創作)
在熙來攘往的城市生活中,總會撞見不同的人,會是擦肩而過、延續情誼或是一場浪漫邂逅?我嘗試以靈巧可人的單簧管、性感低沉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娓娓道來曾經或現在你或妳與他的故事。
林子祥
於2014年9月前往英國伯明罕音樂院碩士班就讀,在英國進修期間,師事Matthew White、David Childs兩位世界聞名的演奏家,並考取近百年歷史英式銅管樂團The Staffordshire Band,擔任上低音號首席,成為團史上第一位亞洲團員。2016年7月時以英國伯明罕音樂院銅管組第一名畢業,並取得Distinction演奏碩士學位。隨後通過英國The Staffordshire Band 樂團認證,獲得Lifetime of Horonary President (終身榮譽領袖獎),為該團百年歷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團員。
吳志桓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之後獲得全額獎學金赴美國攻讀薩克斯風演奏。2004年於柏林格州立大學取得音樂演奏碩士學位;2009年取得美國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的音樂藝術博士學位,同時副修民族音樂學。
曾獲台灣兩廳院樂壇新秀、伊士曼音樂院協奏曲比賽冠軍、演奏家文憑(Performer’s Certificate, 2005) 、年度最佳教學助教(2007)。2016年發行個人首張獨奏專輯《協奏曲》。
楊元碩
畢業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習得單簧管演奏學士與碩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台北實踐大學、國立師大附中、金門縣音樂深耕計劃,新匯流基金會/雲門特約策展人,擅長單簧管演奏、教學、與音樂會策劃。曾以單簧管首席的身份多次於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林肯中心、甘迺迪藝術中心參與演出。旅美期間還造訪過中、日、韓、英、德…等國,各種形式演出經歷已千場有餘。
黎文忠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西洋音樂學系,台中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低音號,曾師事段富軒教授、潘慈洞老師。曾擔任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高雄市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協演人員。
現任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台北青年管樂團、台灣銅管五重奏、高雄銅管重奏團、EuTuba低音號重奏團低音號團員。
葉琇青
畢業法國凡爾賽音樂院(CRR de Versailles- Diplôme d'Etudes Musicales),法國皇后區音樂院(CRD de Bourg-la-Reine/Sceaux- Cycle de Perfectionnement)。 單簧管師事江致蒨教授,陳威稜教授,Marie-Hélène Oster,Philippe CUPER,Didier DELETTRE等教授,在法期間曾參與知名動畫Barbapapa配樂錄音。
蕭立群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輔系心理學系。先後於義大利巴里皮欽尼音樂院(Conservatorio di Musica “N. Piccinni” di Bari)、美國哈特音樂院 (The Hartt School of Music) 獲得雙碩士學位。2015至2019年,受聘於中國從事薩克斯風教學、樂團指揮、行進樂隊訓練以及管樂教師培訓。2019返台定居至今,現為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森林光景簧片五重奏等樂團團員,並擔任日本 Yanagisawa 薩克斯風代言藝術家。
呂冠葶
生於臺北市,先後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 碩士班,畢業同年考取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博士班,隨後赴德深造,並同時考取德國國立特羅辛根音樂院、德國明斯特音樂大學及德國國立斯圖加特音 樂暨表演藝術學院等多所德國國立音樂院最高演奏家文憑。爾後選擇進入德國國立斯圖加特音樂暨表演藝術學院就讀,並以評審團一致通過的優異表現畢業,取得鋼琴最高演奏家文憑等同博士學位 (Konzertexamen)。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助理教授。
范珍綾
鋼琴合作與伴奏藝術音樂家,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合作碩士,為2002至2005年間該學院與曼尼斯音樂學院之特邀鋼琴合作藝術家。 近年來致力於鋼琴合作藝術的推廣,並受邀擔任國內外音樂節官方指定合作鋼琴家,如比利時ICA國際單簧管年會、日本亞洲長笛聯盟音樂節、北京單簧管音樂節…等。
李妮穎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鋼琴合作組,師事李燕宜教授。曾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王杰珍教授。在鋼琴合作領域中,積極參與室內樂演出,並擔任多場器樂獨奏會之伴奏;另也跨界參與劇場活動,擔任流行音樂劇之鍵盤手。現為台北室內婦女合唱團、青韵合唱團伴奏。
毛玠文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師事留德鋼琴家林娟儀老師。曾任嘉義縣舉辦的鄒族音樂新芽音樂會之宣傳大使、舞台劇的現場鋼琴伴奏與音樂執導。是音樂界炙手可熱的新星。
目前致力於表演藝術推廣,除了與器樂、聲樂獨奏合作,也擔任合唱團鋼琴伴奏、音樂劇演出、曾接受廣告及音樂短片拍攝,積極參與各式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