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大開門 | |||
02. 文武場組曲 | |||
03. 懷胎 | |||
04. 王大娘 | |||
05. 看芙蓉 | |||
06. 剪剪花 | |||
07. 清晨早 | |||
08. 新一巾姑 | |||
09. 慢六板轉快板 | |||
10. 九連環(小調) | |||
11. 十八摸(小調) | |||
12. 打花鼓(小調) | |||
13. 白牡丹(小調) | |||
14. 望月樓(小調) | |||
15. 開金扇(小調) | |||
16. 姑嫂看燈(小調) | |||
17. 秀福欄杆(小調) | |||
18. 雪梅思君(小調) |
指的是在客族地區器樂合奏形式的樂種,舉凡在客家人種種重要生命禮俗、歲時祭儀、節慶、神明誕辰的場合中都可以聽到客家客家八音的演出。其演奏的形式內容分為「吹場樂」及「絃索樂」。吹場樂為嗩吶加上打擊;絃索樂為嗩吶、拉絃樂器加上打擊樂器。
客家八音的音樂技藝傳承與師承特色,不分南北,主要以擔任嗩吶手的師傅為師承對象,其音樂的特色也以嗩吶為主奏,同時在客家八音的發展過程中,嗩吶的技巧也不斷的推陳出新,因此嗩吶領奏,就成為客家八音獨特藝術風格的特徵。
客家八音的表演編制由三、四人至八、九人不等,依東家的預算或場面的需要來決定人員的多寡。現今服務的場合以喪事場、慶典場儀及歲時祭儀居多,喜事場如祝壽、結婚等場合已相當少見,目前較多的編制以五、六人為主。
在台灣北部的客家八音演出中,為豐富表演內容,不論是喪事場或是喜慶場,皆加入演唱,演唱的內容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模擬北管的排場,由一人擔任亂彈戲的清唱,另一種是演唱山歌小調,由八音團擔任伴奏。
蘇添富客家八音團是頭份、造橋一帶極富盛名的八音團體,雖然目前生態環境蕭條,但依舊非常活躍,蘇先生目前高齡七十,豐富的技藝生涯與精湛的嗩吶演奏功力,在樂師逐漸凋零下,將其所學透過本張專輯的錄製,逐一紀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