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改系列套裝

教改系列套裝 10DVD

  1. 系列:
  2. 廠牌: 公共電視
  3. 商品編號: PTS-0708011
  4. 套裝商品,內包含10張專輯:
    紀錄觀點 我愛小魔頭(教改系列十)紀錄觀點 頂上有光(教改系列九)童話劇場(教改系列八)紀錄觀點 校長不哭(教改系列七)紀錄觀點 九命人(教改系列六)紀錄觀點 提著腦袋上學去(教改系列五)紀錄觀點 老師(教改系列四)紀錄觀點 夏夏的聯絡簿(教改系列三)紀錄觀點 吶喊 (教改系列二)紀錄觀點 魔鏡 (教改系列一)
  5. 發行日期: 2007年09月04日
  6. 片數: 10DVD
  1. 建議售價: $4400元
  2. 網站優惠價: $3900元
  3. 注意!此商品已為特價商品不得再享有 網站會員價 風潮卡友或金卡會員之生日折扣價 等優惠。
庫存 9
團體優先採購

紀錄觀點 我愛小魔頭(教改系列十) 專輯介紹

當台灣的教學生態不斷在扼殺老師的教學熱忱時,位於新店市青潭國小任教七年的王琬婷老師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用滿腔的熱情給予學生應得的學習環境。

王琬婷始終讓自己維持滿溢的精力,帶領學生用樂觀的態度去學習一切事物。自己的作風讓她在校園裡惹來許多爭議,但她從不會犧牲學生的利益向封建的教學生態低頭。反而,若自己在教室裡犯了錯,她卻能以謙卑的心向同學承認!

在王琬婷身上,我們也許看不出什麼華麗的教學技巧,卻看的到現今台灣校園裡逐漸喪失的最樸實而珍貴的教學態度!長度:55分
類型:紀錄片
級別:普通級
規格:DVD5×1/中文發音/中文字幕

更多 紀錄觀點 我愛小魔頭(教改系列十)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頂上有光(教改系列九) 專輯介紹

李健次老師在國民中學擔任自然科教師,十年來,他從學校眼中的「不適任教師」到當選全國第一屆super教師,除了見證台灣教育潮流的轉變,也讓我們分享了一位老師突破教育現場中現實困境的驚人生命力。

從「不適任教師」到super教師
李健次是個熱愛科學研究的老師,他帶著學生自製沙拉脫和濾水器,像是孩子王發明出各種好玩的科學遊戲,希望點燃學生心中對於科學研究的熱情,但他最大的阻力,卻是學校裡根深蒂固的升學主義與集體主義,當一位「不一樣」的老師,他總是倍受壓力。

他像個大孩子和學生玩鬧沒有距離,校長告訴他:要和學生保持距離;教書初期更因為班上氣氛熱烈「太吵鬧」,學校視他為不適任教師,他曾經痛苦徬徨,感受到週遭質疑的目光,但這並沒有讓他放棄當初選擇做一位老師的理想以及對於科學教育的熱情,直到近幾年他所帶領的學生科展團隊在國內外比賽中屢獲佳績,李健次才為自己爭取到教學自主的空間。

科學教育不能只剩考試成績
在學校裡,李健次仍然是大家眼中「不按牌理出牌」的「科學怪人」,一般人教理化總想成為「名師」,好開補習班賺大錢,他教理化不愛考試出作業,卻真的想要為台灣培養出未來的科學家,不過,學校數理資優班的部分家長反而不喜歡這樣的老師,因為在他們眼中這位老師「逼得不夠兇」,而讓小孩擠進第一志願,遠比造就未來的科學家更讓家長們感到滿意。這讓李老師深感挫折,因為他知道填鴨教育只能訓練出考試機器,更會傷害「數理資優班」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李健次也因此渴望「做出成績」,證明科學教育不能只剩下考試成績,而國中校園無所不在沈重的升學壓力,讓李健次幾乎窒息。於是,在真實世界裡,他選擇性失憶,但在夢想的世界中,他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在真實世界裡我選擇妥協替代犧牲,等待改變的機會,或許是我運氣好,轉個彎,又讓我找到活過來的力量…」

更多 紀錄觀點 頂上有光(教改系列九) 專輯介紹

童話劇場(教改系列八) 專輯介紹

導演:朱賢哲
長度:93分鐘

在「全民英語」的口號下,英文已成為全民運動,但幼兒需要全面的英文環境嗎?處於這樣的環境下,英文程度真的比較好嗎?英文程度好的小孩,在未來社會較有競爭力嗎?本片以虛實交錯的手法,將紀錄影片和寓言童話交織,深入探討現今的兒童美語教育環境,以身在其中的學者、教師、業者、家長、小孩等,為紀錄訪談對象,並實際設計課程,分析教學成效。父母、未來有可能成為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看這部紀錄片,彷如一記當頭棒喝。

更多 童話劇場(教改系列八)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校長不哭(教改系列七) 專輯介紹

對台灣國民中學教育環境夠熟悉的人都知道,在體制內,要堅持教育理想,且真正實踐,是有多麼困難!正因為如此,多數校長和老師們總是可以找到千百個理由告訴你:台灣的教育改革是多麼的「荒謬」和「行不通」。改革甚至「自己」還沒開始,就預言了「別人」的失敗。長達20年光說不練的國中「常態編班」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我們總算找到了例外。

導演:丁曉菁
現職: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 。
台大哲學系,曾任公視新聞部採訪組副組長、教科文組召集人、節目主持人、「Y
視界」製作人,壹傳媒大陸組、民視異言堂記者,香港COSMEDIA GROUP珠海中天傳播公司北京辦公室企劃部主任兼製作人。 長期關心探討台灣教育議題,紀錄片作品皆以教育為主題,目前致力於公共媒體為教育弱勢者發聲。

作品集
紀錄片-《頂上有光(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九)》《校長不哭(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七)》《魔鏡(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一)》《解放青少年》。

得獎紀錄:2007入圍教育影展紀錄片類

更多 紀錄觀點 校長不哭(教改系列七)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九命人(教改系列六) 專輯介紹

關於教育改革的現況與未來,眾說紛紜,在種種主張、學說、政策、方向所構築的叢林中,我們想要回到最初、最根本的問題意識,那就是深植人心的威權心態。在台灣,面對體罰,這種粗暴的教育手段,孩子們就像經歷種族大屠殺一樣,成了一種獻祭。

導演:吳米森
現職:紀錄片 、劇情片導演。
紐約市立大學媒體藝術製作研究所,曾任春暉電影台、廣告片製作公司導演,大學兼任講師,影展評審。影像創作類型橫跨電影、劇情、實驗、紀錄片、廣告影片及MV,以魔幻寫實風格呈現獨樹一幟

作品集
紀錄片-《九命人(教改系列紀錄片之六)》《提著腦袋上學去(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五)》《E.T月球學園》《台灣製造》《The Body Shop》《影像詩2003-我在偷看你在不在偷看我在偷看你》,電影-《松鼠自殺事件》《給我一支貓》《起毛球了》,實驗片-《梵谷的耳朵》《後樂園》。

得獎紀錄
2006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國際競賽獎
2005入圍台灣南方影展—紀錄片類
2005入圍台北電影節—紀錄片類

更多 紀錄觀點 九命人(教改系列六)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提著腦袋上學去(教改系列五) 專輯介紹

關於教育改革的現況與未來,眾說紛云。在種種主張、學說、政策、方向所構築的叢林中,我們想要回到最初、最根本的問題意識,那就是深植人心的威權心態。本片是以髮禁為主題,解除髮禁、揚棄體罰雖不足以解決台灣目前的教育問題,但這將是一個美麗的起點…

導演:吳米森
現職:紀錄片 、劇情片導演。
紐約市立大學媒體藝術製作研究所,曾任春暉電影台、廣告片製作公司導演,大學兼任講師,影展評審。影像創作類型橫跨電影、劇情、實驗、紀錄片、廣告影片及MV,以魔幻寫實風格呈現獨樹一幟

作品集
紀錄片-《九命人(教改系列紀錄片之六)》《提著腦袋上學去(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五)》《E.T月球學園》《台灣製造》《The Body Shop》《影像詩2003-我在偷看你在不在偷看我在偷看你》,電影-《松鼠自殺事件》《給我一支貓》《起毛球了》,實驗片-《梵谷的耳朵》《後樂園》。

更多 紀錄觀點 提著腦袋上學去(教改系列五)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老師(教改系列四) 專輯介紹

「老師」主要是透過深入國中校園,以長達半個學年的校園觀察與紀錄,探討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專業,以及在面對校園文化與價值所作的判斷與選擇。其中涵蓋了校園主流價值、教師專業自主、導師班級經營等議題。

在校園主流價值方面,主要探討的是國中教育受制於升學壓力,導致學生無法接受均衡發展的教育,同時在不當運作的機制下,從學校的行政管理到學務運作以至於訓導工作都充滿了許多怪異的現象。而身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在這樣的教育機制下,將作如何的判斷與配合。在這個部份,片中是以學校行政的運作,以及學期行事曆所進行的各項校務活動,如朝會升旗、早自習考試、使用參考書測驗卷、段考、模擬考、導師會議、校內教師研習、校慶、優良學生選舉、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畢業典禮...等校園行事作最真實的紀錄。

重新進入國中校園是「老師」本片的主要目標。透過學校文化所傳遞的主流價值,對照九年一貫與多元入學的教改精神,一一點出教育體制盛行謊言、扭曲教育本質的怪異現象。同時再把焦點鎖定在「國中老師」身上,真實捕捉教育現場老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帶領大家去了解過去在國中階段,從老師身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藉此指引一些曾在國中階段受到傷害的大人們擺脫無形校園牢獄的灰色記憶。

導演:馬紹‧阿紀
現職:原住民頻道台長、製作人及主持人。
泰雅族,公視第一屆原住民記者培訓班結業。 曾任公視「原住民新聞雜誌」主播及製作人、「部落面對面」製作人 、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台灣電視頻道第一位原住民主播。

更多 紀錄觀點 老師(教改系列四)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夏夏的聯絡簿(教改系列三) 專輯介紹

夏夏剛從學校畢業,來到台北近郊一所小學實習.

在學生眼中她是老師,在老師眼中她是學生,在行政體系眼中,實習老師則是辦活動不可或缺的幫手.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她帶著我們重新經歷了一次小學生活.

這是一所普通的小學,校長把學校當成軍隊來訓練管理,老師為配合不可勝數的活
動、滿足校方對教改業績的需求而疲於奔命,學生則默默地熬過每一天.

所有的現象都很熟悉,但是即將成為正式老師的夏夏開始自問:為什麼是這樣?這些現象,真的"正常"嗎?成長,本來就無可避免是痛苦的嗎?

導演:鴻鴻
現職:詩人及劇場、紀錄片、電影導演,快活羊電影工作室負責人。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曾任《現代詩》《表演藝術雜誌》主編。創立密獵者劇團,
並擔任多齣劇場及歌劇、舞蹈導演,「台灣文學劇場」「莎士比亞在台北」「台北
詩歌節」之策展人,著有詩集、小說、劇本、劇評、報導數種。

作品集
紀錄片-《夏夏的聯絡簿(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三)》《台北波西米亞》《影像詩2003-現在詩進行式》《圓缺之間-夜裡散步》《文化容顏─賴聲川》,電影- 《3橘之戀》《人間喜劇》《空中花園》。

更多 紀錄觀點 夏夏的聯絡簿(教改系列三)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吶喊 (教改系列二) 專輯介紹

我們的故事發生在南投埔里鎮上的宏仁國中。宏仁是教育部<新校園運動>的重建學校之一, 也被教育部列為九年一貫<標竿一百>的指標學校。

宏仁是最大型的小校, 全校有23班, 每班37-38人, 學生約850人, 老師48人。這所30幾歲的老學校﹐近四五年來面臨老師換血, 年資5年內的新進老師約佔三分之一, 20年到25年的佔另外三分之一, 中間中生代老師佔三分之一。

在埔里鎮上三所國中裡, 宏仁的升學排名一直是老三, 過去十年裡減了十班, 學校面臨前所未有的減班壓力。減班, 意味著有人要失業。

宏仁, 是一個在教育斷層中努力重建的典型例子。921大地震後, 老的老師退休比例極高, 重建過程的艱辛, 使新進老師跟中生代老師之間, 建立起新的情誼, 這所長年在升學市場受到擠壓的學校, 因為新進老師的帶動, 開始有了新的可能。

但幾年下來, 它有沒有做出真正的成績? 我們在老師身上, 有沒有看到<對>的精神?----那就是﹐老師是真的愛小孩﹐對教育有熱誠? 還是只把教書當作鐵飯碗, 一個福利好又有保障的<維生工具>?

我們在紀錄片中, 清楚紀錄了宏仁部份老師新的嘗試、新的教學改革的努力, 以及認真老師的掙扎。但我們強烈感受到老師們個別的無力感。像許多普通的國中一樣, 宏仁有一些認真的好老師, 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孤軍奮戰, 在學校升學主義的主流文化中, 跌跌撞撞。

一個好的老師, 要怎樣跟整個升學主義、考試文化對抗?

導演:廖錦桂
現職:台灣智庫人文社會部主任。
紐約新社會研究學院研究所,曾任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採訪組主任,拍攝紀錄片題材多以兩岸及核電為主,曾入圍卓越新聞獎及獲得兩岸大陸新聞報導獎。

作品集
紀錄片-《慶塘伯的十四個夏天》《同床異夢-關於核電的十個短篇》《台商台商》《嫦娥月事》《吶喊(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二)》。

古國威
現職: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
曾任民視採訪中心攝影組組長,淡水社區大學紀錄片課程講師。

作品集
紀錄片-《孫立人三部曲》攝影及剪輯,《淡水味覺》《誰來種米》導演

更多 紀錄觀點 吶喊 (教改系列二) 專輯介紹

紀錄觀點 魔鏡 (教改系列一) 專輯介紹

「魔鏡!魔鏡!誰是班上最聰明的小孩,誰才可以吃下這顆又紅又大的紅蘋果?」

這部影片紀錄了台灣扭曲的教育制度下國中能力分班的真實狀況。
大人們軟硬兼施、極盡可能地鞭策小孩,努力爭取在學校裡獲得大紅蘋果的機會。

孩子通常毫無選擇,甚至還沒有能力分辨蘋果有沒有劇毒,就從邪惡皇后手中接下蘋果,一口咬下…在邪惡皇后主宰的遊戲規則下,校長、老師和家長們,正一步步踏入和魔鬼交易的陷阱,魔鏡卻洩漏出成人世界「只能做、不能說」的秘密...。

導演:丁曉菁

現職:公視新聞部紀錄片製作人 。
台大哲學系,曾任公視新聞部採訪組副組長、教科文組召集人、節目主持人、「Y
視界」製作人,壹傳媒大陸組、民視異言堂記者,香港COSMEDIA GROUP珠海中天傳播公司北京辦公室企劃部主任兼製作人。 長期關心探討台灣教育議題,紀錄片作品皆以教育為主題,目前致力於公共媒體為教育弱勢者發聲。

作品集
紀錄片-《頂上有光(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九)》《校長不哭(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七)》《魔鏡(教改系列紀錄片之一)》《解放青少年》。

更多 紀錄觀點 魔鏡 (教改系列一) 專輯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