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南無觀世音菩薩 | |||
02. 南無阿彌陀佛 | |||
03. 心經 | |||
04.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
05.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
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大雄寶殿 | |||
02. 幽寺佛音 | |||
03. 滇西神寺 | |||
04. 戒定真香 | |||
05. 布達拉宮的朝覲 | |||
06. 九華蒼松 | |||
07. 雲海月情 | |||
08. 古剎晚鐘 |
精選1990年代發行至今,全球熱銷逾百萬張的經典佛教樂曲。
「佛號禮讚」收錄流傳最廣、最普世的經典唱讚,一聲一佛,領略殊勝智慧;
「古韻清音」以東方傳統樂器詮釋,曲風多元的創作佛曲,清靈妙音滌盡塵囂。
無論禮佛誦經、修持靜心,都能自在聆聽,法喜滿心。
念佛法門又稱淨土法門、蓮宗或淨宗。這是釋迦牟尼佛住世說法時,所開示的一項法門,他認為眾生念佛一法,最易得度。
念佛是入佛的基本法門,要達到菩提心的堅固不退,得先從憶念佛陀的偉大入手,凡能透徹明瞭佛陀者,其信念必然堅定,如此才能勇往直前去行菩薩行。念佛之所以能令人具足慧學,是因眾生個個皆佛,具有慧根,只因妄想障蔽而不自覺。若能稱頌佛號去除妄想,以攝舌、眼、耳、鼻、身、意六根,則真心實性自當顯現。
念佛最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念、歡歡喜喜的念、虔誠專注的念,觀想西方淨土的美妙,佛陀的清淨光明,直至心念純淨、法喜滿溢,就能獲得極大的效果。
佛教傳入已近兩千年,對中國的文化歷史產生很大的影響。佛教音樂在中國歷史上亦稱作梵唄、梵音、唱導、俗講音樂、變文、讚、偈、佛曲等。 最初起源於公元二世紀,中國佛教徒模仿古印度梵腔曲調,創作了讚唱佛菩薩的頌歌(佛教中稱「梵唄」,「梵」意為清淨,「唄」指讚頌),伴奏樂器主要用法器和管樂器。
歷代以來,佛教音樂的形式與內容多有變化。從敦煌壁畫、石窟雕塑及佛教聖地保存下來的經典宗卷中,可以找到佛教音樂的歷史痕跡。如《法華經.方便品》中有這樣的記載:「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皆以成佛道…」。這些生動的圖像資料和文字記載,以及寺院現存的梵腔,為當今整理、研究中國佛教音樂提供了依據。
此次選輯的佛曲音樂,有鮮明地方色彩和民族性的創作曲,也有取材傳統曲牌元素編寫的作品,以名山古寺為題,形式與內容豐富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