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名稱 | 時間長度 | 來電答鈴代碼 | |
---|---|---|---|
01. 給媽媽的歌 | |||
02. 我願成為一隻鳥 | |||
03. 我們喝的是野溪(A夕)的水 | |||
04. 蜜蜂歌 | |||
05. 我要紋面 | |||
06. 我從哪裡來 | |||
07. 小孩歌 | |||
08. Niq Niq歌 | |||
09. 我要照顧我們泰雅的祖居地 | |||
10. 我的司馬庫斯歌 | |||
11. 口簧之歌 | |||
12. 織布歌 | |||
13. 你叫什麼名字 | |||
14. 祖父的一把刀 | |||
15. 你要去哪裡 |
這張專輯收錄雲力思與四個泰雅部落孩子的共同創作。標題靈感來自雲力思在部落的真實經驗,每當問起部落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Ima lalu su?(泰雅語)」他們通常會回答漢語名,問起泰雅的名字,孩子們大多只是搖搖頭,不清楚或不情願提起「那個名字」。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深刻反映出當代部落在強勢文化與受限的生存空間中,面臨的真實困境:族語被遺忘,真正的名字被隱藏,雲力思決定以新創歌謠作為實踐路徑,歷經五年時光,走過新竹水田部落、台北烏來部落、南投發祥部落,一路到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新竹高山部落司馬庫斯,透過與孩子的日常對話與教唱,引導孩子說母語,以母語思考、吟唱,發展自己的創作故事,拾回失落的泰雅文化與精神。
雲力思是泰雅族優秀的女性創作人,也是目前收集最完整歌謠與口述歷史的族人,近十年來,她持續在部落採集、整理並重新傳唱泰雅古調,從女性觀點出發,傳唱失落已久的傳統歌謠,作品收錄於專輯《Ga-ga》(2008),專輯一舉入選歐洲世界音樂排行榜(World Music Charts Europe),歌聲中渾厚的爆發力與生命能量,來自她重新拾回泰雅精神的決心,雲力思頻繁在部落走唱、教學,也受邀至國際舞台演出,被公認為台灣國寶級的女歌。之後,雲力思的文化傳承邁入新的階段,從傳統古調走向當代歌謠。
雲力思說,她希望創作的樂趣能夠幫助孩子重新認識母語,喚醒他們內在深處的原住民意識,十五首不同部落背景的童謠,有失落的傳統古調(織布歌、祖父的一把刀),孩子對部落與自然萬物的想像和啟發(蜜蜂歌、我從哪裡來、Niq Niq歌、我的司馬庫斯歌),環境開發的危機意識(我們喝的是野溪(A夕)的水、我願成為一隻鳥),也有保護土地、傳承祖訓的責任與決心。(我要紋面、我要照顧我們泰雅的祖居地、你要去哪裡?)這些歌謠不僅真實刻劃了現代社會與主流文化衝擊下的部落場景,也帶領孩子探索自我的原點,打開文化傳承更廣闊的視野與路徑,從歌謠編織新一代的泰雅意識。
延續「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的原民運動精神,雲力思以「唱自己的歌」為路徑,從生活中實踐,將母語歌謠創作轉化為推廣路徑,這張以部落孩子為主體的童謠專輯,不故作天真,不脫離現實,「孩子」不是面貌模糊,天真無邪的弱勢者形象,而是具有主動觀察、思考能力與發語權的主體;音樂上,反思市場上「回歸原真」的單一路徑,雲力思不留戀於召喚傳統的、純粹的,已不復見的部落場景,而是透過多元的對話,揉合部落的現實語境,進一步開創出新的泰雅音樂面向,讓歌謠成為一面映照自我與社會的鏡子。
如果,你願意更深入地聆聽這張母語創作專輯,你會發現,這不只是部落的「孩子歌」,更是「唱給大人聽」的歌謠。它既簡單,又深刻,從孩子的清澈眼光中,清楚映照出這個社會的現實,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家園已被破壞,傳統與文化也瀕臨危機,然而他們只能繼續往前走,以音樂提出思考與疑問,就像在〈你要去哪裡〉一曲中烏來部落Ciwas曉菁所唱的:「我們只能努力,堅強的走下去。」
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獎」設立於2010年。六年以來,設計師羅文岑(岑岑)對音樂作品作出深刻的視覺與意像詮釋,已經五度獲金曲獎入圍肯定!今年她與插畫家蔡安騰、字型創作者吳芝瑩,為本專輯量身打造蠟筆童趣的筆觸,打破大眾對原住民音樂的刻板印象,再度在台灣眾多流行音樂作品中突圍而出。
大大樹團隊和岑岑在製作前期就有這個想法:因為是和兒童一起唱歌的專輯,也用仿兒童繪本的插畫來表達。
大大樹園丁展開大量搜集插畫作品的旅程,在眾多精彩的作品集當中,大家一致覺得蔡安騰的風格最適合這張專輯的想法,所以就誠邀他來加入這次專輯的製作團隊。接下來經過連串創作、選畫討論,約了一天去安騰的工作室看原作,就在他的畫室,剛好意外看到他朋友阿寡(吳芝瑩)自製送給他的一張卡片框在牆上,上面看似簡單卻深刻勾勒的字型:不就正合這張專輯!所以就邀請她為本專輯的名字創作字型。
專輯在設計上強調山的意象,岑岑先去尋找泰雅的圖像,當中對泰雅具有代表性且常用於各種生活經驗的編織文化特別感興趣,決定以彈簧摺配合精緻的紋路和排版,顛覆傳統歌詞本的模式,把這些泰雅新創童謠合編成一幅長長的泰雅織布設計。另外,本專輯的尺寸特別做得比一般的大,以突顯安騰插畫作品的力量。